人在校园
就业指导
校企平台
政策法规
就业政策
技能鉴定
职场新闻
东营职业学院
点击次数:4976 次 本页标签:东营职业学院
一、学院概况
东营职业学院是2001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,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。学院占地1080亩,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,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468.74万元,藏书103.5万册。学院现有8个二级学院,17个专业研究所,开设53个专业,全日制在校生14000人。2004年,在山东省人事厅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“优秀”等级,在2005年山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“优秀”等级,2006年荣获“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”, 2009年,在山东省高校德育和校园文明建设工作检查评估中,获得“双优”,2010年,学院被确定为山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、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。
东营职业学院是2001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,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。学院占地1080亩,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,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468.74万元,藏书103.5万册。学院现有8个二级学院,17个专业研究所,开设53个专业,全日制在校生14000人。2004年,在山东省人事厅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“优秀”等级,在2005年山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“优秀”等级,2006年荣获“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”, 2009年,在山东省高校德育和校园文明建设工作检查评估中,获得“双优”,2010年,学院被确定为山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、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。
二、区域优势
学院所在的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,也是全国第二大油田----胜利油田的基地,位属经济快速发展的环渤海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,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前沿城市,“黑(胜利油田)、黄(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)、蓝(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)”完美交汇于此,凸显了东营在我省乃至全国的特殊地位。2009年底,国务院正式批复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》,以此为起点,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,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东营市委、市政府高起点规划,集中布局,以建设 “四区一城”为重点,以高效生态为定位,提出了以石油装备制造、现代化工、新能源产业、生态高效农业等“八大”临海产业为重点,以现代物流、文化旅游、信息技术等“七大”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建设规划。作为东营市政府举办的高等职业院校,东营职业学院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、培训高技能人才的重任。良好的产业支撑,得天独厚的的区位优势,政府强力高效的政策支持,为东营职业学院的发展,带来了难得机遇。
三、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
学院成立10年来,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,坚持“崇德尚能”的办学理念,明确“以服务为宗旨,以就业为导向,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,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”的办学定位,确立了“厚德敦行”的校训,形成了“学以致用”的校风,“知行合一”的教风,“修身修能”的学风和“诚实为人、朴实处事、扎实为学”的学院精神,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。
学院坚持德育为先,育人为本,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工作。实行“123”人才培养模式:即贯穿1条主线,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;建立学校和企业2个课堂,即教室和车间;实现3个对接,专业与产业对接,课程与岗位对接,实践教学与真实工作情景对接。教学中,以岗设课、课证融合,做到了“岗、证、课”三位一体,将学历教育、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,采取实践技能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职业能力考核办法,为在毕业生中实行“双证制”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加强了创业实践基地和成果孵化基地建设,建立了高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,有近20个创业项目入住基地。注册创办了“中国大学生创业孵化网( http://www.sstob.com )”,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质量。通过近三年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显示:学院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达75%,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和毕业生岗位称职率均为92%。
四、师资队伍
学院师资力量雄厚,学院有教师668人,双师素质教师比例75%,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16人(其中博士14人),占62.3%,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75%。学院设立了特聘岗位,聘请了德国波恩大学教授巴萨博士,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、世界知名环保专家、博士生导师逯高清、马青博士等为客座教授,建立了600多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,逐步建立起一支年富力强、结构合理、专兼结合、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。
五、专业结构
学院所在的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、胜利油田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最佳结合地,东营职业学院围绕产业办专业,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,结合产业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,在专业规划上确定了对应黑色板块的石油加工专业群、石油装备制造业专业群和油田开发建设专业群;对应黄色板块的现代服务业专业群、现代农业专业群、电子信息专业群、新型能源专业群社会服务专业群;对应蓝色板块的海洋开发专业群等九大专业群,与东营市以及黄河三角洲区域的支柱产业对接,并实施了重点专业带动工程。
六、校企合作
多年来,学院一直致力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,坚持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、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,尝试了“政行企校,四方联动”的高职教育运行机制,探索总结了较完整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流程,实施了精品课程示范工程。为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,东营市人民政府出台了《关于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》,实施了东营开发区人才对接工程,完善了“工学结合、互惠共赢”的机制,开创了“合作育人、随动发展”的新局面。
学院先后派遣近百名教师到中国万达集团、华泰集团、西水集团、求是集团、中电集团、H3C集团等企业顶岗锻炼,并聘请一大批企业的工程师作为项目指导教师,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实现双向互动。建设了盐生植物园、乔化柽柳基地、汽车服务中心、信息技术中心、数控加工中心、宏典庆典文化传播工作室、东营“快乐布已”手工馆多个生产型实训基地,引入企业管理模式,实现了学生、企业、学校的三方共赢。
七、耐盐植物研究
东营市辖区属于滨海盐碱地区,因受海潮的侵袭和次生盐渍化的影响,土地盐渍化严重,土地利用率低、产出率低,限制土地资源开发和植物的生长发育,增加了区域绿化、美化成本。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环境建设是区域长期生态环境建设的热点、难点和重点。学院农业工程系、农业科学研究所把园林景观植物选育、栽培技术研究与利用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和专业方向,研究、总结出了一系列滨海盐碱地区改碱、治碱的实用技术和技能。“ 乔化柽柳技术研究 ”、“ 耐旱苦楝选育 ”、“多倍体木槿的开发”均实现产业化,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4项,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,解决了盐碱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许多关键问题,部分成果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。其成果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头版头条的形式进行了报道,台湾生态网站进行了转载。
八、社会服务
学院成立了制造业信息化研究所等17个科研机构,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、星火计划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,开发完成3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,承担企业横向项目27项,其中“胜利高原顶部驱动钻井装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”获东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,目前正在合作拟定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”的国家职业标准。
学院注重面向区域经济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培训、科技服务,利用较为雄厚的教育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。设立了15个技能培训点,培训各类人才70689人;组建了百名农业专家咨询系统,建设了17个站点的“可视化远程专家咨询系统”,接受技术咨询近万人次;近三年学院对社会科技服务和各类咨询服务的年平均到款额300多万元;为中西部偏远地区培养学生300多人。
1.招生计划
专业 |
类别 |
招生计划 |
层次 |
学制 |
招生 范围 |
年缴费 标准 |
音乐表演 |
艺术文 |
30 |
大专 |
三年 |
山东省 |
5200元 |
艺术理 |
10 | |||||
艺术设计 |
艺术文 |
40 | ||||
艺术理 |
15 | |||||
影视动画 |
艺术文 |
25 | ||||
艺术理 |
10 |
2.专业介绍
(1)音乐表演:培养掌握音乐表演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,熟练掌握两门及以上专业技能,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,能够从事音乐表演与教学、节目创作与编导、播音与主持等工作的艺术类人才。主要开设声乐、钢琴、舞蹈、中西器乐、播音与主持、乐理、艺术管理、合唱指挥、视唱练耳、和声基础与乐队、影视评论、中外音乐史学与鉴赏等课程。
联系电话:15550905168 QQ:360809058